水稻技术
水稻稻纵卷叶螟“生物与物理防治结合、前期压基数后期保穗数”防控技术

技术概述:稻纵卷叶螟属迁飞性害虫,成虫有趋嫩绿、趋光性。品种(组合)间抗性差异不明显。目前虽已研发出抗虫转基因水稻,但尚未商品化。施氮过多,植株生长嫩绿害虫喜食,受害较重。近年年发生面积33744万亩次。如果不防治,将造成年均产量损失783万吨。

根据稻纵卷叶螟是迁入型害虫及其成虫有趋嫩绿、趋光的特性,加强秧苗期1~2代的防治,压低虫源基数;适当调整播栽期,以避免水稻感虫生育期与稻纵卷叶螟高发期相遇;利用频振杀虫灯诱杀成虫。提倡稻田养鸭、养鱼和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等绿色生态防控技术。

增产增效情况:稻纵卷叶螟主要刮食叶片叶肉,使叶片丧失光合作用功能,前期造成植株生长减弱,后期造成结实率下降。使用该技术每亩可增产稻谷50~75千克,增加收入100~150元,同时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,改善生态环境,提高稻米品质。

技术要点:

(1)适当推迟播栽期,使水稻易感虫期避开稻纵卷叶螟高发期。

(2)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,可有效减少下代虫源。使用性诱剂诱捕成虫防治稻纵卷叶螟,安全、绿色、环保。提倡稻田养鸭、养鱼等物理、生态防控技术。

(3)严格防控秧苗期和生长后期(孕穗—乳熟期)的稻纵卷叶螟,适当放宽中间期的防治指标。防治指标为2~3龄幼虫高峰期百丛有效虫量:分蘖期40条,秧苗期、穗期20条。

(4)在纵卷叶螟卵孵盛期至2龄幼虫前(初卷叶期)或卵孵化高峰后2天喷雾使用。可使用31%氟腈·唑磷微乳剂、毒死蜱、稻丰散、苏云金杆菌(Bt)8000国际单位/毫克可湿性粉剂300克/亩,于稻纵卷叶螟卵盛孵期喷雾使用;25%EC毒死蜱·三唑磷有效成分30克/亩;杀虫单或杀虫双有效成分75克/亩;丙溴磷有效成分50克/亩。对2龄幼虫的防治可选择氯虫苯甲酰胺、阿维菌素、甲维盐、丙溴磷等。均对足45~50千克水,细雾均匀喷雾于稻株中上部。

注意事项:频振杀虫灯安装高度,灯与灯之间的距离对诱杀效果影响较大,要注意选择最佳高度和灯距。药剂防治最佳时期在稻纵卷叶螟卵孵盛期至2龄幼虫前(初卷叶期)或卵孵化高峰后2天。药剂量要足,要细雾均匀喷雾于稻株中上部,喷药时保持田间浅水层。Bt制剂施用期一般比使用化学农药提前2~3天,对害虫的低龄幼虫效果好,30℃以上施药效果最好,Bt可湿性粉剂对蚕毒性高,在养蚕地区慎用或注意安全使用。

适宜区域:凡发生稻纵卷叶螟危害的全国各稻作生态区均可使用。

技术依托单位:中国水稻研究所

联系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

邮政编码:310006

联系人:黄世文,傅强

电话与邮箱:0571-63370312,swhuang666@sohu.com